生物酶新型结构路面技术施工质量控制指标及要求
发布时间:
2021-07-09
一、生物酶土壤固化层质量控制指标及要求
路基
(1)路基施工前恢复中线,复测断面,包括现场调查、记录,中线及水准的贯通测量,施放中线桩和路基边桩,开挖边沟,根据土石方量及工期要求配备施工机械(挖掘机、推土机、振动压路机、自卸汽车、检测仪器等等)。
(2)分层填筑,碾压,密实度、平整度等各项指标满足设计要求;不满足要求时,进行基底处理(软土地基的处理、水塘路堤的处理、一般地基的清表处理等等)。
(3)路堤填筑采用信息化施工技术,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组织施工。严格按试验段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施工,对分层厚度、碾压遍数、摊铺方法、填土速率和土料含水量进行重点控制,把好“三度”,即平整度、路拱度和压实度。
(4)选择优质的石料及合理的砂浆配合比,安排具有丰富砌石经验和混凝土施工经验的专业队伍进行施工,保证边坡防护工程施工质量。
(5)横坡按设计进行施工,有利上层结构的压实和排水。表面平整误差在控制范围,但不得积水。合理安排临时排水设施与永久排水。涵管安排合理,沉沙井满足要求,涵管预埋高程,不影响上层的压实施工,沙井口设临时盖板,防止阻塞。
(6)弯道处设置单向横坡,道路外侧标高高于内侧,坡度按实际情况合理安排。
(7)路基弯沉要求小于2mm。如果用填土找平,路基填土土质需符合规范要求。
(8)达到下列要求,再交付下施工工序。
路基检测项目
项次 |
检查项 |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和频率 |
1 |
压实度(%) |
≥96 |
每一作业段或大于2000m,检测六次 |
2 |
弯沉(0.01mm) |
≤200 |
每一双车道评定路段(不超过lkm)检查80~100个点 |
3 |
CBR(%) |
满足规范要求 |
每一作业段或大于2000m,检测六次 |
4 |
纵断高程(mm) |
+10,-15 |
水准仪:每200m,4断面 |
8 |
中线偏位(mm) |
50 |
经纬仪:每200m测4点,弯道加HY、YH两点 |
6 |
宽度 |
不小于设计 |
米尺:每200m测4处 |
7 |
平整度(mm) |
20 |
3m直尺:每200m测2处×10尺 |
8 |
横坡(%) |
±0.3 |
水准仪:每200m,4断面 |
施工一般规定
(1)施工质量要求与检查验收主要包括材料的质量检验,铺筑试验路段,施工质量控制和工序的验收。
(2)施工中应建立健全工地试验、质量检查以及工序间交接验收的规章制度。试验、检测、验收,应做到原始纪录齐全、数据准确和资料完整。
(3)施工单位应设有或依托有对所用材料进行各项室内试验的实验室,工地质量控制的检验设备和仪器。
(4)每道工序完成后,均应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经检测不合格的,应进行返工,直到满足要求。
材料要求
(1)土
推荐优先选用低液限粘土、粉质粘土等,土中石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固化层设计厚度的60%,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3mm。土中石料成分的压碎值不能大于30%,有机质含量(重量比)不宜超过10%。
(2)砂
宜采用洁净的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3)碎石
碎石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37.5mm,最大粒径不大于53mm,压碎值不大于30%。
(4)生物酶土壤固化剂
选用11X型TerraZyme酶。
(5)水泥
采用32.5#普通硅酸盐水泥,禁止使用已变质的水泥。水泥各龄期强度、安定性等应达到相应指标要求;水泥初凝时间3小时以上,终凝时间不小于6小时。
(6)水:洁净的人、畜引用水均可使用。
(7)生物酶固化层的原材料,其试验项目和方法,应符合表2-2的规定:
(8)底基层混合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3mm;基层混合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
(9)进行现场调查,选取合适的原材料进行室内试验,确定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生物酶混合料的配合比范围为:
原材料试验项目和方法
试验项目 |
材料名称 |
取样 |
仪器和试验方法 |
含水率 |
土、级配料 |
每次使用前测两个样品 |
烘干法、快速测定仪、酒精法 |
液、塑限 |
级配中0.5mm以下细粒、土 |
每种土使用前测两个样品,使用过程中每批材料测两个样品 |
液塑限联合测定法 |
压碎值 |
砂砾、碎石等 |
每种材料使用前测两个样品,使用过程中每批材料测两个样品 |
集料压碎值试验 |
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等基本性能 |
水泥 |
配方设计和施工时分别测两个样品。以后每批材料测两个样品 |
参照相关试验规范 |
颗粒分析 |
土、级配 |
每种土使用前测两个样品,使用中每批材料测两个样品 |
筛分法(含土材料用水筛法) |
有机质 |
土 |
必要时做此试验 |
有机质含量试验 |
质量要求
(1)生物酶筑路技术的施工方法分为路拌法、集中路拌法和厂拌法三种。综合考虑道路建设标准、现场条件及经济性,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
(2)在生物酶固化层正式开工之前,应铺筑试验段,试验段长度根据现场条件确定。通过生物酶固化层试验段的铺筑,确定以下主要项目:
①用于施工的原材料配合比例。
②材料的松铺系数。
③确定标准施工方法:
a.混合料数量的控制;
b.混合料摊铺方法和适用机具;
c.合适的拌和机械、拌和方法、拌和时间和拌和遍数;
d.混合料含水量的增加和控制方法;
e.整平和整形的合适机具和方法;
f.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
g.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
h.密实度的检查方法,初定每一作业段的最小检查数量。
④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
⑤确定一次铺筑的合适厚度。
⑥通过铺筑生物酶固化层试验段,还应确定控制结合料数量和拌和均匀性的方法。
(3)生物酶固化层为主要的承重结构,生物酶混合料按设计配方进行配合,对混合料进行筛分及含水率等进行质检。
(4)生物酶的稀释比例,视混合料需要的加水量而定。混合料加水的量应以不超过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为限,理想的加水量为最佳含水率~最佳含水率+2%。
(5)喷洒生物酶溶液时,应分多次均匀喷施,使生物酶在混合料中分布均匀。配制好的生物酶溶液,不可过夜使用,要发生变质失效情况,应根据每天的工作量配制适当的酶溶液。
(6)采用路拌法施工时,一定要特别注意拌合深度。在拌合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拌合深度至路基顶面,必须避免留有素土夹层。
(7)为保证固化层路肩施工质量,固化层应适当超宽布料,并铺筑足够宽的路肩,并注意路肩的高程、尺寸,注意缺陷处的处理,注重边沿压实。
(8)摊铺时要注意消除粗细粒料离析现象,要求各处都达到拌和均匀、色泽一致。碾压时应按照先轻后重、先静后振、先两边后中间、先慢后快的顺序进行,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掉头或急刹车,以免破坏固化土层表面。
(9)严密组织施工,从拌合到碾压终了不应超过水泥初凝时间。
(10)养生时,根据气温条件,碾压完成后过4~6h即洒水,晴朗天气每天至少洒水三遍,使生物酶固化层表面保持湿润状态,养生时间不少于7d。生物酶固化层施工完后即可开放轻交通,养生结束后再开放重交通。养护车辆在路上行驶时,禁止急刹车、急转弯。
(11)生物酶固化路面基层、底基层的质量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生物酶固化层检测项目
项次 |
检查项目 |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和频率 |
||
基层 |
底基层 |
||||
1 |
压实度(%) |
代表值 |
97 |
97 |
每一作业段或大于2000m,检测六次 |
2 |
平整度(mm) |
8 |
12 |
3m直尺:每200m测2处×10尺 |
|
3 |
纵断高程(mm) |
+5,-10 |
+5,-15 |
水准仪:每200m测4个断面 |
|
4 |
宽度(mm) |
不小于设计 |
不小于设计 |
尺量:每200m测4个断面 |
|
5 |
横坡(%) |
±0.3 |
±0.3 |
水准仪:每200m测4个断面 |
|
6 |
弯沉(0.01mm) |
≤65 |
≤130 |
每20m检测左右轮 |
|
7 |
中线偏位(mm) |
50 |
50 |
经纬仪:每200m测4点,弯道加HY、YH两点 |
|
8 |
强度(Mpa) |
符合设计要求 |
符合设计要求 |
每2000m2制备1组试件 |
各项性能技术指标详见下表:
基层及底基层各项性能技术指标
工程类别 |
项目 |
频度 |
标准 |
达不到要求时的处理措施 |
基层及底基层 |
含水量 |
据观察,异常时随时试验 |
最佳含水量-2%,+1% |
过湿时晾晒,过干时调整酶溶液的浓度或补洒1:1000生物酶稀液 |
级配 |
据观察,异常时随时试验 |
在规定范围内 |
调查原材料,按需要修正现场配合比 |
|
均匀性 |
随时观察 |
整体颜色均匀,无物料离析 |
补充拌和,局部添加所缺集料 |
|
压实度 |
每一作业段或大于2000m,检测六次。 |
大于97%,或达到设计要求 |
继续碾压,养生碾压,更换含水量过高或材料不良的局部 |
|
回弹弯沉 |
每20m检测左右轮 |
满足设计要求 |
检查路基床,提高压实度 |
生物酶固化土施工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生物酶土壤固化筑路技术路基、生物酶底基层和基层的施工质量控制指标及施工质量检测指标为生物酶固化层的施工质量控制及检测提供了依据,对保证生物酶固化土施工水平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多元多次改性碾压水泥混凝土试验路施工质量控制要求
1、施工质量基本要求
1) 水泥强度、物理性能和化学成份应符合国家标准及有关规范的规定。
2)集料、水、外掺剂及接缝填缝料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
3) 施工配合比应根据现场测定水泥的实际强度进行计算,并经试验,选择采用最佳配合比。
4) 拌和后的纤维胶粉水泥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无集料分离和结团成块现象。
5) 摊铺时应严格控制摊铺厚度和平整度,避免离析,碾压至要求的密实度。
6) 面层与其他构造物相接应平顺,雨水口标高按设计比路面低5~8mm,路面边缘无积水现象。
7)路面加铺后按施工要求养生。
2、路面质量检测指标
多元多次改性碾压水泥混凝土试验路段修筑完毕后,对多元多次改性碾压水泥混凝土试验路段进行了质量检测,主要包括强度、构造深度、抗滑摆值、平整度以及路面实际摊铺效果如表所示。
多元多次改性碾压水泥混凝土实测项目
项次 |
检查项目 |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和频率 |
|
1 |
压实度(%) |
代表值 |
96%以上 |
灌砂法:每200米每车道测2处 |
2 |
厚度(mm) |
代表值 |
-5 |
水准仪:每200米测4断面 |
合格值 |
-10 |
|||
3 |
弯沉(0.01mm) |
45 |
贝克曼梁或自动弯沉仪:每1公里检查80个点 |
|
4 |
纵断高程(mm) |
±15 |
水准仪:每200米测4断面 |
|
5 |
宽度(mm) |
±20 |
米尺:每200米测4处 |
|
6 |
平整度(mm) |
10 |
3米直尺:每200米测2处×10尺 |
|
7 |
横坡(%) |
±0.5 |
水准仪:每200米测4断面 |
|
8 |
回弹模量(MPa) |
≥900 |
PFWD法每200米一处 |
|
9 |
标准尺寸碾压成型试件抗折强度(MPa) |
≥6.5 |
改制模具轮碾试件 |